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新中超,无乐视?新改革背景下的新媒体版权解析

下个周末,2017赛季中超大幕又将开启。尽管在姚明担任篮协主席之后,来自篮球领域的一系列激进的改革举措将席卷到足球场。但金元中超,依然是本赛季最为动人的风景——足协出台的限制外援和强制U23球员出场等新政,也未能阻止奥斯卡、特维斯等强援的引入,以及中超再次雄踞冬窗引援TOP 2;而在版权红利的第一年,据传各俱乐部也有近6000万分红,比之前1550万的分红额度高出3倍。

但对于中超球迷们而言,在开赛后一段时间内,他们将陷入到混沌的状态——具体从什么平台、多少个平台上观看中超比赛,看多少场比赛,他们傻傻分不清。

在经历了去年“无乐视,不中超”的中超版权元年之后,二年级的中超版权转播将进入到群雄并起的局面。包括PPTV、腾讯等乐视体育最头疼的竞争对手,将有机会出现在中超的转播名册中。

独播?一次堂吉诃德式的改革试验

截至目前,中超的新媒体版权谈判仍然处于不定状态。根据懒熊报道,大黑马PPTV以4-5亿元的对价获得全部240场PC、移动端和OTT端的新媒体转播权。而正在谈判中的腾讯,也志在拿下PC和移动端240场的转播权。

最大变数在乐视这边。相关信息显示,乐视和体奥动力的中超新合同仍在协商中。乐视希望能拿到中超的独播权益。如无法拿到独播,则要确保联合播出。鉴于联赛开局日益迫近,乐视体育很可能至少缺席前三轮的转播。而且届时,他们很可能会将以联合播出的方式回归。

从去年的独宠一人,到今年的雨露均沾,这种感觉自然让乐视体育面子上有些不好受,却也是版权持有方体奥动力目前能采取的最大限度。

一方面,对于乐视体育的履约能力,体奥动力已经缺乏信心。上赛季,乐视体育在英超版权费用上对新英传媒的拖欠问题,同样在与体奥动力打交道的过程中出现。

另一方面,体奥需要评估上赛季乐视主要播出之后的球迷流失后果。据中超公司联合德勤的数据显示,2016赛季,中超累计收视人次为2.84亿人次,较2015年的4.1亿人次下降32%。显然,传统电视的收缩,乐视体育的独播,是主要原因。

乐视体育对于其他平台的排斥,集中体现在取得全媒体版权的亚冠赛场——广州恒大、上海上港和江苏苏宁这3支参加本赛季亚冠联赛的中超球队,均没有能出现在当地电视台的屏幕上,这种情况也包括央视。

乐视此举,显然让自己在球迷数据和民意方面遭遇双重打击。

收费模式:灵药OR毒药

版权购买方对持有的赛事推行收费模式,显然是一种极为快速有效的变现途径,只不过在中国,不同的策略,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出现。

对于NBA这样的赛事组织,配合其在央视的转播以最大限度地培育市场,随后有步骤地推进自己的会员网络,这是腾讯体育在获得NBA版权之后做的策略——先逐步在一些冷门俱乐部赛事中推进会员模式,以及比较低的收费,随后慢慢增加比赛场次。常规赛30支队伍,256场比赛,加上季后赛,这种和风细雨的方式比较为死忠的球迷们允许。

但这种温和而渐进的方式,显然不适合付出高昂代价,并缺少多样的盈利途径的乐视体育。对于目前版权中的高竞争高收入,他们在不同场合颇有微词。按照他们的规划,在获得联赛独播权利的两年之后,也就是2018年,他们将实现会员收费,即全部中超场次只有乐视体育会员才能观看。而这种模式的原型,自然是目前最为商业化的英超的付费收看模式。

科普一下英超的商业模式,简而言之就是:包装联赛->圈钱->俱乐部分红。

如果你不太关注英超,你会知道曼城、切尔西、阿森纳、曼联军备竞赛轰轰烈烈。

如果你关注英超,你会发现整个联赛都在军备竞赛,都在这种不断的循环中提高竞争->圈钱->发钱给俱乐部买人->提高竞争。而英超模式不被其他联赛所拷贝的重要前提,是他们能在世界范围内保持一家独大。

那么,号称世界第五联赛的中超,是否具备了收费模式的这些基本要素?

至少从乐视体育的表现来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乐视在一年后并没有获得预期的用户数。那个付出巨大代价的中超独家版权,并没有让乐视体育成为垄断这一市场的关键先生。反而在携手一年之后,随着球迷的流失,资金链的收紧,他们陷入到两难境地。

自己挖下的坑,含泪也要填

这种两难,也许只有自己才能体味。

想当年,乐视体育以27亿元人民币,获2016和2017赛季的中超独家新媒体转播权,是何等意气风发。不想到年底,随着资金问题,人员流失,中超部门合并,乐视体育已不复当年之威。

而在群雄虎视端端于2017赛季中超新媒体蛋糕之后,已经在中超砸下不少人力物力财力的乐视体育,唯有继续投入这华山一条道。毕竟垄断只持续一个赛季,用户黏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毕竟,在英超版权将在2019-2022旁落PPTV之后,中超已然是他们最后的稻草。

而从体奥动力这边而言,只要履行完合约,给予联合播出的权益还是有可能的。毕竟乐视和体奥动力还有资本关系,且同为华人文化关联公司。

但对于乐视体育的思考和反思,却并没有结束。

第一是法律层面。由于2016年履行合同过程中,乐视体育对于中超版权费的支付存在多次长期逾期的违约事实(且截至至2016年底,中超联赛2017赛季开始前,乐视体育并仍未付清2016赛季的版权费)。按照相关法规,如果乐视体育违约造成合同被解除,其肯定不是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那么简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乐视体育将极有可能面临一笔数额巨大的经济赔偿,违约方不能应其违约行为而获利,这是基本司法公平的要求,这包括逾期付款违约金、解约违约金、还包括超过上述违约金的经济损失,乐视体育要为被侵害权益一方的商业损失买单。而随着诉讼的进行,司法机关会进一步,国家强制力会呈现其威力。

第二是对IP的损害。乐视体育的资金问题已经不是行业机密,在多项版权合作和赛事赞助合作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逾期付款的违约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当初乐视高价参与的一些赛事IP,其价值损害甚至难产的理论性仍然存在。

第三是对中超生态的破坏。如乐视体育无法履行2年27亿的合同,这已经不仅仅是谁来接盘中超这么简单。产业的上下游,包括俱乐部的收入、平台内容,都将受到金额损失。包括版权经营及信用机制等问题,尚需要时间来重建。

就中超合同的法律问题,体奥动力的总经理赵军女士仅表态,“法治社会里,总是应该遵守契约精神。”

从更长远来看,对于已经陷入资本寒冬的体育产业而言,商业模式一直被看好的乐视体育此次履约风波,必将让投资人在体育产业的投资上更为谨慎。

借着这次版权分销变更,重新规范有序的商业运作途径,不仅仅是中超的必然,也是产业发展的必然。在版权的竞争中,需要设立更为良性的机制,杜绝寡头的出现,以确保下一个周期出现的时候,双方都有足够的实力和财力进行竞争;必须构建联赛主办方和版权所有方的同盟体系,从而形成一个从青少年-大众到竞技甚至国家队的良好循环的体系。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次中超转播变革,是一次绝好的修正和回归。站在中国足球的现阶段,只有具备开放而多元的思维,方能既实现了版权的正确流动,又能真正满足广大球迷最根本的利益。

话题:



0

推荐

杨旺

杨旺

94篇文章 1次访问 1小时前更新

前第五频道杂志主编,体育专栏作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