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000年前后,当中国跳水队领队周继红一手推出“亮晶晶”的时候,没有人会想到,一个真正的体育偶像时代来临了。

  2017年,当她再次将跳水队偶像陈艾森、施廷懋等推向市场的时候,中国体育泛娱乐化时代正风起云涌。】

  中国跳水重启

  一直风光八面的中国跳水,目前正陷入到一种纠结的状态:

  一方面,不断累积的奥运金牌数(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跳水梦之队包揽了8个项目中的7枚金牌,7金2银1铜的完美成绩也超过了北京奥运会上7金1银3铜,创造了历史最佳),让其成为当之无愧和乒乓比肩的王牌军团;另一方面,因郭晶晶退役之后媒体关注减退,市场环境弱化,正影响着这个项目的发展。尤其是同样风光无限的乒乓球队在“胖官员”刘国梁的带领下,正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全民娱乐运动,给这项运动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跳水想要实现当初激荡一代人心中的光辉岁月(有超级明星,有话题,有文体跨界,有赛事IP),就好比《大圣归来》中由一只普通猴子恢复到魔力无边的齐天大圣,需要的只是一个契机,它可能是江流儿的几句唠叨,也可能是一代跳水人的记忆触摸——在去年体坛风云颁奖典礼上,中国跳水斩获最佳新人中国奖和最佳组合奖两项殊荣或许算一个。这个中国跳水向来充当绿叶的颁奖场合,在水立方这个标志性场合,被激活的中国体育人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向中国跳水致敬。

  作为当年“黄金时代”的缔造者(以中国跳水队领队周继红为首的教练层、管理层)和助推者(负责推广运营的中视体育娱乐有限公司),一个绝好的契机正摆在面前:后奥运会时代,中国体育改革驶入深水区,中国的体育项目需要重新定位,接受市场的检阅;于此同时,高颜值、好身材和上佳的竞技成绩,让吴敏霞、何姿和秦凯等明星在奥运会前后迸发出了夺目的人性光辉。在国际上,FINA(国际泳联)也开始聚焦中国这片广袤的市场。今年,FINA一口气将半数世界跳水系列赛放在中国(2017年共有4站,中国占了北京、广州两站,俄罗斯、加拿大各一站),掀起了一股跳水热。

  重新规划一个具有影响力的系列赛事IP,已经成为中国跳水队和中视体育的共识。

  FINA——在中国,找到希望

  三月初,水立方,世界跳水系列赛,一辆白色宝马静静陈列在领奖台旁,引无数游人和裁判运动员驻足。

  像宝马这样高端的赞助品牌进入,无疑给了人们更多的遐想——跳水和游泳,这两个通俗意义上市场化程度并不高的项目,是否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赞助赛的青睐?是不是正面临着大众的最广大需求?这种怀疑并非毫无根据,因为国际泳联执行主席科奈尔·马库莱斯库就不无得意对我说,在中国,他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尽管FINA和水立方的合同即将到期,且2022年冬奥会这里即将变成冰立方(承担冰壶等冬奥赛事任务),但马库莱斯库一点都不担心合作者。在他的手中,无论是包括阿里体育、浩沙、美的、雷士照明这样的中国赞助企业,还是北京、广州等地方优越的比赛场馆,都在向他们发出强烈的合作讯息。

  越来越多迹象显示:将一些重大比赛放在中国举行,已经成为那些职业化和市场化程度不够高的项目复活的灵丹妙药。曾担任过市场负责人的马库莱斯库显然比谁都心知肚明,他还为此特意现身在水立方的“北五环咖啡”的论坛现场,向中国官员、媒介、投资人介绍推介相关情况。

  他还不忘恭维自己的新合作伙伴,“在最近一届奥运会上,人们通过电视观看数量有所下降,相反通过数字平台观看次数达到72亿。现在也凸显出数字平台变得越来越重要,对年轻人来说看电视越来越少,相反对平板、手机数字的模式越来越多。包括这次中国跳水系列赛我们和阿里巴巴进行合作,提供数字信号供他们进行转播,效果非常好。”马库莱斯库表示,体育对年轻人是有好处的,反过来年轻人参加体育也可以获益更多,并且推动新技术和赛事的发展。

  马库莱斯库坚信,一个体育产业欣欣向荣的中国(中超在海外市场的表现他也略有所闻),游泳和跳水的发展将得到充足发展。据FINA初步决定, gala的年度颁奖晚会年底会在中国内地,这相当于国际泳坛的奥斯卡颁奖典礼。

  市场——重新规划系列赛事

  是否拥有一个健康运作的赛事体系,是中国体育市场的重要标志。

  在跳水的市场化路上,中国跳水队和中视体育可谓孪生兄弟。此前,由双方联手打造的中国跳水明星系列赛,无论是比赛的创新(包括混合跳水的编排、滑稽跳水等的表演),参赛明星的知名度和话题效应甚至市场赞助等方面,都对当时的半专业职业赛起到了较好的垂范作用。2009年底,双方甚至设计了一个中国跳水职业联赛。

  2017年,凭借一北一南(北京、广州)两站“背靠背”的国际泳联世界跳水系列赛的承办,中国跳水无论在赛事组织、商务合作到电视直播推广流程等都交出了一份圆满的答卷。根据索福瑞提供的相关数据,在央视的直播收视率中,北京站平均0.19%,最高0.32%,广州站平均收视0.2%,最高0.27%,均高于频道当天平均收视率。而在赛场外,吴敏霞退役之后,施廷懋和陈艾森等也保持着极高的人气。有专门的粉丝团专程前往广州观看陈艾森的比赛,现场十分火爆。本站比赛本来不卖票的,陈艾森的粉丝们就通过网上预约方式获得了观看比赛的机会。而他和林跃,还出现在《极速人生》等电影的片场,显示了极高的跨界天赋。哦,对了,中国跳水队员还会在每年拍摄一组帅帅的充满想象力的写真大片。

  两站巡回赛收兵,中国跳水队掌门人、领队周继红就表达了和中视体育继续携手,重新规划系列赛事的意愿,以无缝对接跳水的其他综合性赛事。中视体育具备的丰富的赛事运作经验,明星互动手段的提升,新的传播手段及技术的引入,让体育赛事IP的泛娱乐化打造,具备了现实的可能性。

  推广:“成就感”是根本

  如果完整的赛事体系是标志,那么群众性体育运动参与,则是一项运动发展的根本。

  跳水队的明星示范效应,早在10年多前的田亮、郭晶晶时代甚至更早的高敏、伏明霞时代就有体现,只是当时传播手段和大众话语环境的不足,并没有让明星效应转化为市场优势。反倒是当下,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包括乒乓球等这些项目,通过接地气的互动手段,球星独特的个人魅力,都在最大程度上吸引大众的参与。

  跳水的群众普及性,也被认为是一个需要突破的领域和难题。在传统观念中,跳水是一个高技巧性、门槛比较高的极限类项目。要想普及跳水,转换观念是第一步。

  周继红认为,胆量的锻炼是普通群众体会到跳水乐趣的因素之一。“跳水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危险。比如说在十米台尝试跳一个冰棍,其实没有危险,但你却未必有这个胆量。对于大众来说,做一些并不难的简单动作,冰棍啊,入水啊都挺好的,同时也可以考虑在一米板三米板的高度完成。”据周继红透露,上海东方体育中心,每年的8月10日至25日周末,都会举行上海市民跳水赛,吸引了几千人参与。

  跳水的普及,也许有如下参考的路径:第一,讲好跳水的故事,让人们喜欢上这项运动;第二,降低项目标准,设计和开发不同层次跳水爱好者的比赛及参与动作、以及相关的产品形态;第三,通过推广手段,让大家接受跳水并不是危险项目。

  作为一项韵律感和喜欢冒险的项目,跳水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了大众健身的选择。跳水就像是给冒险、喜欢成就感的人一个更好的选择。尤其是少年儿童群体,能养成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的品质。

  由于兼顾美感、话题性和挑战属性,跳水也一直是文体跨界试水的项目。2013年两档热门真人秀《星跳水立方》和《中国星跳跃》节目,曾掀起收视的狂潮。但如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升级,文体跨界的普及,中国跳水面临更多的机遇。

  当然,对于跳水队而言,通过大众健身促进跳水运动的普及化,利用电视及各种相关传播手段将跳水运动演变成一个国民赛事,才是题中应有之义。

话题:



0

推荐

杨旺

杨旺

94篇文章 1次访问 1小时前更新

前第五频道杂志主编,体育专栏作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