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第一位LPGA巡回赛全卡的大陆球员、第一位欧巡赛冠军的大陆球员、第一位高尔夫大满赛的大陆球员、第一位在中国本土夺得LPGA冠军的中国球员、第一位奥运奖牌的中国球员,第一位世界第一的中国大陆选手……如果剔除掉职业运动员这一特殊身份,你可能很难将纪录等身和这个身材略胖皮肤黝黑的邻家姑娘勾连在一起。

  是的,她没有显赫的履历,趋时的妆容,魔鬼的身材(有人甚至称她为高球界的PANDA),心灵鸡汤式言语,凸显的个性(此前的刘湘、孙杨、李娜、林丹曾都出现过这个问题),甚至在中国记者前用英语侃侃而谈都被误认为是装……

  她无法享受到举国体制的庇护。尽管高尔夫这个项目已经于去年跌跌撞撞地进入到2016年奥运会大家庭,且她也如愿以偿地为中国军团获得奖牌,但高尔夫整体生态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在民间,高尔夫依旧等同于贵族运动,有些甚至受到政府和政策的打压。

  在她的培养模式上,如何负担高尔夫所带来的包括球具、场地和教练等昂贵的费用,也曾是这个体二代家庭所需要面对。坊间一度传言为此要卖房的传言——这个桥段,像不像那个为了打台球而卖房的丁俊晖?和衣食无忧的圈养式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比,冯珊珊们这种家庭培养模式,在每前进一步的道路上都充满了血泪和酸楚。

  但就是这么一位“非典型性明星”,却完成着高尔夫球界乃至中国职业体育界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和荣光——即便是在李娜的网球时代,大满贯在握的她也从不曾窥视世界第一这个至尊宝座。而冯珊珊依靠自己的勤勉,坚韧,淡定,和一次次失败和成功的累积,终于攀爬上了这个顶峰。如果她这是说一句,黄种人如何如何,绝对没有人认为她是矫情。

  一个略显吊诡的现象是,同样是职业领域的极致突破,同样是处于蓬勃发展的产业领域,为什么李娜和冯珊珊的成功却如此不同?

  凭借两个大满贯冠军,李娜成为媒体光顾的宠儿,产业界的亿级吸金女王。当观众和记者一边欣赏她臭着脸一边在国内活动中收取动辄千万人民币的时候,中国网球赛事正以井喷的方式延续:中国网球公开赛已升级为皇冠级赛事,上海大师赛正一次次上演着天王的对话,武汉、广州、天津等网球公开赛正策马扬鞭,包括莎娃在内的业界大腕你方唱罢我登场。而与此同时,中国主办方在赛事各个领域正日益和国际接轨,一个热闹的网球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

  而冯珊珊呢?她没有架子,对父母感恩,对赞助商善待,提携后辈,时刻不忘推动这项运动的新晋NO.1,却在体育主流领域没有太多的话语权。年底的劳伦斯十佳、体坛风云人物等奖项中,她最有希望角逐的,竟然是突破奖,而非金牌价值和商业价值同等重要的最佳女运动员。

  高尔夫球界正在为她疯狂打CALL,并称她为“国宝珊”。这一名称背后,反映了人们的殷切期待——在地方政府和产业的双重打压下,也唯有冯珊珊,才可能是拯救高尔夫于水火的孤胆英雄。人们希望在她偶像力量的感召下,能实现这个项目的逆袭。

  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日本女子横行于亚洲女子高尔夫领域的时候,一个叫朴世莉的韩国姑娘完全颠覆了女子高尔夫球坛。当时,韩国的职业球员不到200人,如今,韩国女子在美、日、韩、欧、中等等世界知名巡回赛人才辈出,方兴未艾。而同样职业球员不到200人的中国,冯珊珊能否一鼓作气,让更多怀揣高球梦想的少男少女能有正常的成长空间,能真正找到“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力量和群体效应;更多想从事高尔夫产业的人,能否摆脱高端消费的误区,从业者不用征收如此高端的税费,这关乎中国高尔夫的未来。

  人们希望,她能带给我们的是冲破边界和诸多壁垒的中国珊力量,而不是姗姗来迟的力量。

话题:



0

推荐

杨旺

杨旺

94篇文章 1次访问 1小时前更新

前第五频道杂志主编,体育专栏作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