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4月24日,齐齐哈尔举行的全国男子冰球锦标赛进入第二天,前往观战的观众欣赏到错愕的一幕:哈尔滨和北京队因争议进球导致群殴、偷袭、围攻,电影《老炮儿》中冰上约架的场景,有了最鲜活的注脚。  
 
翻阅中国冰球队的征战史,发现冰球-打架已经成为如影随行的孪生兄弟:
 
4月23日,全国男子冰球锦标赛开赛首日,北京队选手宋安东在无球状态时被佳木斯队员背后冲撞。
 
3月24日,U18冰球世锦赛丙级A组比赛,中国队球员推倒其他队选手,随后现场陷入混乱。
 
3月初,亚洲洲冰球联赛常规赛,中国龙之队选手将韩国队球员按在地上打,随后双方展开大规模身体冲突。
 
2015年11月26日,全国男子冰球联赛第二站出现恶意犯规,伤人者被终身停赛、停教,并取消其参加中国冰球协会组织的一切赛事和培训资格。
 
在冰球赛场上,“适度打架”可以说是被默认的“潜规则”,但只局限于在某些职业联盟,奥运会、世界锦标赛等国际赛事严格禁止单挑和群架。之所以有“可以打架”这种理解,主要是因为冰球比赛对打架行为的惩罚并不算重。于是,在这种“潜规则”下,在合适的时机发起“单挑”,逐渐演变为一种战术策略和鼓舞士气的方式。有的队伍甚至配备有身强力壮的专职“打手”,负责挑衅对方的明星球员以及保护本方球星。一部美国电影《冰球坏小子》,就是以冰球队中的“打手”为主角的。而中国版的《冰球坏小子》,其影响之大、波及之广,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球员——对于国手云集哈尔滨队而言,冰球锦标赛是一场输不起的比赛。对手北京队虽组建时间不长,且年龄比自己小,但他们的未来却是潜力无穷。因此,当北京队战胜自己的机会出现,一场恶战在所无法幸免,比赛能否取胜,决定因素已经不是技术战术体能和智商,而是谁的拳头硬。
 
裁判——据多名队员证实,从上述冲突第10分钟开始,裁判的判罚就出现争议判罚。此外,在冲突发生之后,裁判未能有效阻止事态恶化却是事实。
 
教练——运动员在赛场上的表现,包括对规则理解,胜负关等,大多来自于教练的言谈身教。运动员是教练的一面镜子,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和规范,局面将会向失控的方向滑落。
 
媒体——从0比14惨败日本冰球队,到频繁约架,个别媒体开始将频上头条的中国冰球队和中国男足并列,并称其为“中国拳击队”。无论是过度渲染,还是无视打架,其结果都将让“打架”坐实成为冰球比赛的代名词。
 
在北京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之后,中国冰球进入到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冰球产业、冰球赛事开始由冰转暖,包括宋安东等接受过北美职业洗礼的海归派球员也纷纷回国,以各种形式投身于冬奥会的火热事业中。但长久以来,中国体育的锦标主义,重竞技轻普及,重成绩轻文化的痼疾依然存在。在竞技中的圈子化,选拔时的功利化等,已严重影响到中国冰球肌体的正常运转。在潜规则、环境和市场等夹缝中求生存的中国冰球,正遭遇严峻的拷问。
 
不出意外,现阶段在中国冰球赛场活跃的选手都将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主力队员。以此前发生冲突的两支队伍为例,一方面是昔日的巨无霸哈尔滨,在传统的培育模式、运行规则和环境中生存,另一方则代表当今冰球发展方向、年轻无极限的北京队,队内云集里或者正在呼吁着众多海归明星。但很难想象,如果不能构建良好的秩序,经过了北美联盟和其他赛事的洗礼的宋安东们,能够平安地出现在2022年冬奥会的赛场上:因为他们所面临的,将是不透明的选拔,严酷的竞争、苛刻的舆论环境,可能还有比赛中挥杆相向所带来的伤害。
 
宋安东曾明确表示:“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为中国冰球而战,帮助中国冰球发展得更快更强!”
 
所谓的冰球强国梦,应该主要是冰球秩序的重建,小到球员的日常教育、赛事规则、道德作风、文化建设,大到整个冰球市场的管理组织和构建等。
 
所谓的冰球强国梦,还包括脚踏实地的作用,少一点功利,多一点耐心,少一些“打架”,多一些规范。
话题:



0

推荐

杨旺

杨旺

94篇文章 1次访问 1小时前更新

前第五频道杂志主编,体育专栏作家。

文章